1.什么是特种设备?
答: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哪些义务?
答:(1)建立并且有效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
(2)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并且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采购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3)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建立人 员管理台账,开展安全与节能培训教育,保存人员培训记录。
(4)办理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设备注销时交回使用登记证。
(5)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及技术档案。
(6)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
(7)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 隐患,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 (检定、校准)、检修,及时提出定期检验和能效测试申请,接受定期检验和能效测试,并且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8)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配合事故调查处理等。
(9)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必要的投入。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使用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可归纳为“三落实、两有证”,正确做好这些工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就有了根本保障。
“三落实”的内容为: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
“两有证”的内容为:设备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5.特种设备为什么要定期检验?
答:定期检验是国家对特种设备实施的法定的强制性检验,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及安全的缺陷隐患,防止事故发生,达到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6.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如何落实?
答:(1)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2)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定期检验计划,主动与检验单位落实检验时间和检验有关的工作要求,确保检验工作如期实施。
(3)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7.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如何处理?
答: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8.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如何处理?
答: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9.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培训吗?
答:用人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和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作业人员未能参加用人单位培训的,可以选择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怎么复审?
答:持证人员应当在持证项目有效期届满的1个月前,向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发证机关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逾期未复审的,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予以注销。